人才决定未来,教育成就梦想。优质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2019年3月21日,教育部发布《中超赛事下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第一句话就阐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作为与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高等教育机构,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天然具有培养区域内高素质教师的责任。提高培养质量,应对标教育部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任务,以教为本,科学创新,协同培养,在推进西部民族地区“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优秀师范人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同时,拓展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途径,提高高教普教学校办学质量,深化校地协同,校校协同,实现互利双赢,共同进步。
?
创建“一体”平台,解决条件薄弱、协同乏力问题
?
条件薄弱、协同乏力一直困扰着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针对问题,充分调研,科学谋划,多方筹资,逐步建设“步步高”的实训硬件环境,“时时有”的培养软件系统和“处处优”的对接联动制度。如,吉首大学在湘西创建的“三位一体”平台,突破了软、硬件的限制,拆除了普教与高教的隔阂,与40多个基地学校签署协同培养协议,不但解决了西部民族地区师范人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条件薄弱的问题,还实现了高校与地方,高教与普教间的师范人才培养协同。
?
打造“两聚”资源,解决资源分散、共建共享问题
?
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当代教育高速发展的保障。结合西部民族地区基础薄弱,资源分散的劣势,地方高校应在师范人才培养过程中,探索以信息化教学项目建设为点,汇聚“校本资源”,以校内外基地为面,汇聚“拓展资源”的两资源双汇聚模式。鼓励师范生参与项目或协助基地开发普教应用资源,既能提高汇聚效率,夯实资源基础,又能促使师范生从具体应用的视角出发去开展实践,加速其能力向智慧的转变。通过“两聚”资源,自2014年来,吉首大学已开发、汇聚具有地方特色的信息化教学资源9万余个,教学视频921集,不但保障了自身人才培养的需要,还为湘西地区、武陵山片区普教学校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服务。
?
实施“三训”教法,解决阶段发展、意识模糊问题
?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学须因地制宜,将能力培养分为“模仿”“融合”“创新”三个阶段,通过重构模块、重编教材,并对应实施“三训”教法,一训基础、二训综合、三训拓展。如,吉首大学利用“三位一体”平台,自主编写教材,开发课程学习形成性评价手册,从考试改革入手,采用线上加线下的多元评价机制,要求师范生入耳入眼——“模仿”,入手入心——“融合”,入情入境——“创新”。不但解决了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阶段性发展问题,还强化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意识。
?
践行“四养”理念,促成德才兼备、齐头并进现象
?
践行以“养德”为核心的“养意”“养技”“养行”的四养理念,以“形成性评测任务、学科竞赛成果、项目导师评定、同学互评意见”为依据,形成课程教师“教”、基地导师“带”、同学相互“帮”的格局,让师范生学习更“忙”,实践更“勤”,思考更“新”,竞争更“强”。既保证了师范生群体的德术双修,又为学有余力的个体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
推动“全面”开放,为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全力保驾护航
?
创建管理机构,制定开放规则,打造学生助理和高校教师、普教导师双师团队,对接校内外基地,在管理上有机构,在运行上有制度,在人力上有支撑,全面推动培养环境的开放、资源的共享和人员的协同,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全力保驾护航。吉首大学在培养过程中,通过创建教师技能训练中心,制定“一体”开放制度,打造了师生团队,注入了内生动力,推动了教学全协同、环境全开放的培养模式建设,助力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
?
原文网址:http://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19-05/01/content_1386506.htm?div=-1
?
(责任编辑:苏卫平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
【关闭】
地址:湖南吉首市人民南路120号 邮编:416000
Copyright 吉首大学 教QS3-200505-000069 湘ICP备 05003899号-1
湘公网安备 43310102000102号